新闻动态

汪明荃开演唱会惹争议

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日期:2025-05-25 03:41    点击次数:79

78岁,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,却选择站在舞台中央,接受掌声与质疑。

汪明荃,这位香港娱乐圈的常青树,近日在上海举办演唱会,却意外引发争议。

高龄复出,是纯粹的热爱,还是为了捞金?

巨额票价背后,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?

故事要从2025年的春天说起。

当汪明荃宣布要在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的消息传出后,网络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评论。

有人赞叹她的勇气和对舞台的热爱,有人质疑她“一把年纪”还出来“捞金”。

更有甚者,翻出了几年前汪明荃排练粤剧时旧疾复发的视频,以此佐证她“走路不稳”,不适合再登台。

争议的焦点之一便是1580元的最高票价。

在一些人看来,这个价格远超同期的其他演唱会,令人难以接受。

很少有人知道这场演唱会背后的巨大投入。

为了给家乡的观众带来一场完美的视听盛宴,汪明荃不仅自掏腰包200万填补预算超支,还坚持采用顶级的舞美设备和定制服装。

12套粤剧戏服,每一套都价值不菲,其中一套《杨门女将》的靠旗更是镶嵌了2000颗施华洛世奇水晶,造价高达80万元。

而舞台上炫目的AI全息投影技术,单场使用费就高达50万。

这场演唱会,与其说是“捞金”,不如说是汪明荃对家乡深情厚谊的表达。

她将演唱会收益的70%捐给了癌症基金,20%用于粤剧非遗保护,剩余的10%留给弟弟继承家业。

如此一来,她不仅没赚,反而还倒贴了150万。

她曾说:“家乡的第一场演唱会,必须做到最好。”

汪明荃对上海,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。

她出生于崇明岛,“明”取自出生地崇明,“荃”是崇明岛上一种坚韧的香草,她的名字里就藏着故乡的印记。

9岁那年,她离开了上海,但故乡的记忆却始终深埋心底。

即使在香港成为TVB当家花旦,她也坚持每年回上海探亲,在城隍庙品尝小笼包,用上海话与摊主聊起儿时的回忆。

为了这次上海演唱会,汪明荃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。

她特意邀请沪剧名家茅善玉指导沪语发音,将《万水千山总是情》重新编曲,加入江南丝竹元素。

她每天对着镜子练习沪语绕口令,力求让上海的老观众听到最地道的家乡味。

演唱会筹备期间,她在东京录制节目时突发喉炎失声,声带充血到三级,换作其他艺人或许早已取消演出。

但她却每天戴着雾化器,在纱布上画满舞蹈动线标记,坚持带病练习。

她说:“就算爬,也要爬到上海的舞台上。”

5月3日,上海交通银行前滩演艺中心,78岁的汪明荃缓缓升起,舞台上的她,步伐虽然有些蹒跚,但眼神里的光芒却比60年前初登舞台时更加璀璨。

她用略带沙哑却饱含深情的嗓音,用纯正的上海话问候:“各位上海的歌迷、影迷,大家好!”

台下银发苍苍的观众瞬间湿了眼眶,这个从青浦弄堂走出去的崇明姑娘,终于在离乡69年后,把演唱会开回了魂牵梦萦的故乡。

演唱会现场座无虚席,上座率高达98%。

观众席中,72岁的陈阿姨攥着泛黄的演唱会门票,泪流满面。

她说:“1980年我在红磡听她唱《勇敢的中国人》,今天她还是那个能让我热血沸腾的汪明荃。”

当《万水千山总是情》的旋律响起,全场观众跟着汪明荃用上海话合唱,场面感人至深。

演出结束后,汪明荃来到青浦归园公墓,在祖父母墓前献上白菊花。

69年过去了,她依然记得祖父最爱吃的香蕉、祖母喜欢的茉莉花茶。

汪明荃曾在采访中说:“年龄从来不是放弃热爱的理由,只要观众还想听,我就会一直唱下去。

这不是捞金,是一个上海女儿对家乡、对舞台最纯粹的告白。”

在这个被流量裹挟的时代,汪明荃用78岁的身影告诉我们:真正的艺术,无关年龄,只关热爱。

那么,你认为,汪明荃高龄复出开演唱会,究竟是“捞金”还是“热爱”?



 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玩龙虎技巧打法经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